6月22日晚的向明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卢湾二中心的小学特级校长陈瑾带来一场细致、耐心、全面的幼升初指导讲座,面对大多是黄浦区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热心家长,讲座主题是:如果做好幼小过渡,让孩子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
陈校长经验丰富,两个小时的讲座娓娓道来,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她的讲座,用听完讲座后的准小学生家长的话来说是:实在是太实在了,是宝典更是良策,有具体的要求更有实施的方法,有高度有深度更有实践可操作性。收获实在是太大了。对于孩子进入小学,抓住了关键期暑期的两个月,听了讲座自己对于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少了焦虑,多了方法,更是充满了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点
幼儿园和小学学习任务不同而且活动方式也变了,行为要求不同了,环境对象也变了,小升初这是一个质的飞越过程。
幼儿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幼儿园的班级往往由老师、班主任和保育员三位构成,是家庭式的,幼儿园里老师会密切关注孩子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幼儿园的行为要求不是非常得严格。家长们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快有慢,有的很能干,比同龄孩子成熟,但是发育晚的孩子不等于不聪明,也许是大器晚成。我接触过一个5岁才开口说话的孩子,后来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学习,他很快学会很多东西赶上了其他人。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生活中的学习生活是慢慢培养的过程,是养育的过程,而“养‘’更大于“育”。小学入学的孩子大多处于6岁和6岁半的年龄,发育成熟度不一样,但是大多数基本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要适应每天6至7节课,规范地学习国家规定的课程,而且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确实比较高。幼儿园是做中学,在游戏中学习,小学从早上8:30开始集体学习到下午15:45结束,现在更有晚间看护时段到五点回家。幼儿园是分散的学习状态,可以自我选择,重点培养孩子的手指小动作技能等,小学游戏规则性强,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体育活动投掷跑跳,强调遵守规则,学习任务行为要求不一。孩子从家庭式的小天地到班级授课的固定空间,从自己决定学习场所,到小学提高自我管理学会和同学互动,学会寻找老师解决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存在非常大的挑战。
其次,要学会分析孩子入学的心理状态
家长要心知肚明孩子哪些状态是正向的要引导,哪些是负面的要适度把控,孩子的身心健康决定了对于小学的热爱程度,这一点很重要。心理状态主要会出现新鲜感、期望值、约束感和压抑感四种,针对不同的情绪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调适。
1、 新鲜感。主要是指孩子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小学阶段每天的课程很丰富,一天7节课,至少有三种到五种的组合,课堂上要求孩子有35分钟时间集中思想,6至8岁的孩子思想集中的时间据科学分析是20分钟,35分钟比较接近这个时间段。我曾经做个一个调查,询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究竟是喜欢幼儿园还是小学,升入小学的孩子答案有90%告诉我喜欢小学,因为他们觉得小学的课很好玩,课程变化多很带劲。而且下课没有人管头管脚,很自由,还可以在操场上放松心情,当然小学会有巡视的老师看护,尤其对于皮大王的男孩子来说,自由发挥度大,当然开心。
2、 期望值。小学起始阶段,有些男生看似糊涂木讷,但是每个孩子个体不同,语言发展水平、逻辑空间感以及理性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同,家长可以从暑假开始有效引导,静待花开,不要求急求快。例如可以让孩子听听故事广播,训练孩子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3、 约束感。有的孩子不太被约束,始终处于松懈状态,而有的则相反,始终绷紧神经。每年新开学总有几个孩子上课会表现出肆无忌惮的状态。这就需要家长给到这样的孩子一定的约束感,但是过犹不及。有些亲戚朋友,遇到刚上小学的孩子,喜欢给孩子“戴帽子“,会说小学就是要收骨头了,还会描述小学多苦多苦,让孩子有抵触为难的情绪产生,这样的舆论导向很不好,有了负能量,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因此家长对于这样的言论要加以阻止,代之以正确引导。
4、 压抑感
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不能太压抑孩子的天性,注意适度。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1、物质的准备 提醒家长选择书包时自重要轻,铅笔盒不要太花里胡哨。
2、其他准备
尽早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善于倾听能力,要孩子学会表达主动上课表达自己寻找学习的规律。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到合理规划时间,坚持良好习惯,有序安排学习,有益孩子身心。要准备有营养的早餐,要养成早睡的习惯。
指导孩子孩子能够合群。让孩子体会交往是温暖的、 生活是充实的、 群体是有凝聚力的。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培养合群的性格,树立与人友好相处的品德。让孩子关心他人,学会克制欲望,学会与人合作。
督促孩子适应学校的各种制度。在校的学习制度、生活管理的制度和卫生保健的制度。
关心孩子的学习。五育并举,均衡发展,通识教育,发现自我。培养审美,拥有美的心灵与思想,创造艺术的感受体验机会,让孩子能够体验丰富的情感。人生的幸福指数在于身心健康,要会心理调适,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找出学习的困难症结,分析是智力还是非智力因素,可以笨鸟先飞,可以多复习,8月15日以后一定不要再午睡。让孩子在老师的学习指导下,提高纪律自控能力,妥善安排时间,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拉作业,周周清不留缺陷。要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启发鼓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独立检查,不怕做错,学会纠错。家长不布置额外作业。
陈校长,提醒各位在座的家长:让孩子热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要有正能量的引导,家长明白成长关键的要素,让孩子对于学习感兴趣,守时守信讲究效率。让孩子养成品德规范,遵守规则,纠正缺点,固化优点。配合学校维护教师的威信,家庭内部要统一观点,改进方法,理智对待孩子,提高谈话艺术,注重适时适度适态,要做到民主平等,纯洁自身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