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共选派 20 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到上海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研修学习。黄浦区接收4名校长(书记)分别到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
转眼间,跟岗研修学习即将画上圆满句号。日前,怀着不舍与祝福,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在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召开交流座谈会,回顾这段两地校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黄浦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曹跟林、巴彦淖尔市选派的校长(书记)俞志洪、张国华、郝波、魏鑫、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烨,以及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和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出席座谈会。
巴彦淖尔市四位校长在交流中对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和两个学校的校长、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俞志洪、张国华校长谈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是我们努力求学研修的过程,更是我们逐步走进这两所名校,感受办学智慧,学习管理经验,近距离的领略两位校长管理理念和人格魅力的过程。中山学校精益的管理,丰富的课程,高效的课堂、井然的秩序,天天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怎么让质优生更加优秀,让学困生提升,有什么策略和办法?怎么让管理团队发挥更大的管理效益,怎么让双新政策和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学校目前的现状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如何规划科学的学校发展愿景,如何培养教师的命题意识和命题能力?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马校长的脑子里装满了无穷无尽的策略和方法,我们时时在感慨时时在感动。他们也真诚的希望这样的学习能够经常,而且能够持续。两位校长表示,要把学到的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回去慢慢消化,慢慢巩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提升自己学校,为巴彦淖尔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郝波校长和魏鑫书记在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张烨校长身边的一个月也是收获良多,感慨颇深:跟岗张烨校长,深深体会到张校长用真情和智慧为师生打造共同的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百年老校的传承、迭代、创新、转型与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及对这所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顶层的设计。她们用心感受着这座承载着百年教育底蕴的校园,红墙绿树的每一个教育场景。在细节中触摸着教育的温度,因为黄浦一中心小学的这个教育现场处处彰显着以生为本的显微镜式的育人智慧。她们认为30天的学习更新,既是专业能力的幸福之旅,更是教育情怀的唤醒之旅,未来她们将通过这样的学习,回去后借鉴学习应用,真正让教育回归到初心,回归到用心,回归到精心。在今后的学校的工作中,能够把学到的办学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提升当地学校的办学水平,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中山学校马园根校长和黄浦一中心小学张烨校长在交流中分享了他们一个月来与四位校长的交流体会,感受到四位跟岗校长们珍惜学习机会、虚心好学、敬业的精神和学习态度。四位校长的深度参与和分享也为我们学校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智慧,注入了活力和热情。这样的跟岗研修方式,对我们两位校长也是一种提升,用跟岗带教的方式任务驱动,共同进行一些深度的关于教育的讨论和思考,自身也在不断的运作中获得提升,这样的学习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地教育发展资源的互通互补,也提升了两地校长队伍的专业能力。
曹跟林理事长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巴彦淖尔市校长们的深深祝愿,他期望四位校长将一个月的学习收获成为财富,成为种子,回到巴彦淖尔,星星之火去燎原,相信四位校长潜力无限。他同时勉励两地校长们,虽然两地的地域文化条件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作为校长都应该有着遇水架桥、逢山劈路的精神和工作策略,用智慧,肯努力,总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把学校引领到最高点,这是我们做校长的一个目标。曹理事长还激励大家不忘总书记要求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当前校长面临新的挑战,比如人工智能进课堂,科技的发展促进教育迎头赶上,使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两地的校长都要接受这样的挑战。期望以后多多加强两地交流。更衷心祝愿我们四位校长回到巴彦淖尔之后,能够把上海学习体会运用于各自学校的实践,来助推巴彦淖尔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