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心理,以心换心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基金会

——聆听杨敏毅公益心理讲座有感

124日,梅溪小学由心理老师带队,选派五名教师代表,到黄浦区卢湾二中心聆听了杨敏毅老师的讲座《洞察心理 以心换心》。讲座上,杨老师不仅用严谨的专业知识为我们科普了教育心理学,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心理学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心理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讲座中,我们学习到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素养,在聆听杨老师对一个个案例的分析中,对“洞察心理,以心换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洞察心理,是对学生个体行为细致,犀利的观察发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透彻分析,以及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快速定位判断。而以心换心,是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原因与尊重个性;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童年经历与成长环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包容不足与等待其完善。

在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听到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小到洗手强迫症,上课翻窗的怪异行为,大到自我怀疑需要变性的抑郁情绪,这些听起来似乎很荒诞,但其实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此,杨老师告诉了我们她是如何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的,对我们今后教育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令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洗手强迫症的案例,故事中的女孩有种怪异行为,她只要一下课就会不停地去洗手,并且频率越来越高,班主任和其他学生都戏称她是强迫症,甚至有批评过她,可她仍然上了瘾般地去洗手。杨老师并没有直接地找她谈话,更没有再听完班主任的描述后为她直接扣上“强迫症”的帽子,而是通过“偶遇”她,让她感到他们的相识不那么刻意。在发现女孩的手都洗脱皮了以后,杨老师亲切地送了她一盒护手霜,让她保养好自己的手,于是很自然地,他们成为了朋友,进行了谈心。在杨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一股温暖顿时由心而生,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教育心理学的魅力,也领悟了什么叫以心换心的真谛,就是真诚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也会用一颗年轻的,炙热的心与我们坦诚相待。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候花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可以靠自己去解决,调整。而有的可能一时半会走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专业力量的帮助。寻求专业力量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心理问题也是正常疾病,不应该被妖魔化,同样需要及时得到干预。

可喜的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了。而需要担忧的是,成年人尚且会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更何况未成年的孩子呢?他们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一举一动也会受到家长,同学,老师的关注,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洞察他们的内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急着下判断,不急着说教批评,而是应该以心换心地帮助每一位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走出怪圈,因为,这样地孩子自己其实也很痛苦与无助。如果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晓之以情,我们坚信孩子一定是可以感受到的,那么很多问题都会水到渠成,自然化解。

作为青年教师,洞察心理,以心换心,将是我们职业生涯永无止境的必修课,我们会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梅溪小学 执笔:金梦钰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