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毅《洞察心理,智慧导航》和《洞察心理,以心换心》讲座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基金会

卢湾一中心小学 胡天有

    125日下午,我们有幸来到卢湾二中心聆听了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的专题讲座《洞察心理,智慧导航》和《洞察心理,以心换心》,接下来我将从两个讲座分别谈谈我的感想。

在《洞察心理,智慧导航》讲座中,首先,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洞察学生心理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学生个体表现的犀利观察、对学生行为动机的透彻分析和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快速判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读懂学生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心理洞察力,心理洞察力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更是一种关爱的能力;心理洞察力是一种升华的境界,更是一种引导的力量。接下来,杨老师谈到,关注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有一种正确的对学生的认识,分别是以下四个方面:学生是人,要给学生尊重和尊严;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学生是完整的人,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等待学生慢慢成熟完善,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缺陷。

其次,杨老师提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6个主要表现,分别为:环境适应,青春情感,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个性偏差,心理疾病。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杨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看不清黑板上的中文字”,一位学生因为偏科导致的失落,上课就会以看不清黑板上的中文字作为理由走神不听。作为老师我们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怎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老师也越来越难做了! ”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现在的孩子,不能真真正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需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

    然后,杨老师讲述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心理原因,家庭环境因素,成长困惑因素和社会导向因素。这个我很有共鸣,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要用学生能接受的,能听得懂,能做得了的事情来帮助他。老师的表达很重要,如果老师的话语是温暖的,学生就愿意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最后,杨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三点: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二是要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三是要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牢记这三点会让我们读懂学生的心理,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在《洞察心理,以心换心》讲座中,杨老师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我们的目光牢牢锁定。首先,我们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杨老师讲述了“翻窗进教室的男孩”这个案例,在班级中,男孩认为第一次铃声响了没有必要进教室,老师把前后门都关了之后,等第二次铃声响的时候男孩从窗户翻进来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男孩因为缺少对规则的认识,做出了这样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帮助他建立规则。

其次,我们要用系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杨老师讲述的“偷吃蓝莓的孩子”的案例令我们印象深刻,孩子由于小时候家境不好从来没有吃过蓝莓,导致他在活动中偷吃蓝莓。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引导孩子成长。

最后,杨老师指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会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等待完善。

很幸运能够听到杨老师带来的精彩心理演讲,借用杨老师的话:野百合也有春天,大白菜也可以惊艳。我们的学生目前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白菜,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他能量,给予他尊重,给予他呵护,他们也会做最好的自己,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惊艳,让我们智慧的陪伴静待花开。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