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向明中学礼堂座无虚席,由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黄浦教育局局长姚晓红主讲的题为《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的公益讲座迎来了大客流,四百多名家长济济一堂。 一、
一、学会倾听,对于孩子的关注和认同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育方法,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要充满耐心,不能表现出不耐烦,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提问,哪怕问题很幼稚也要和孩子一起交流、探索、分享,如果家长一再错失交流机会,也许就无法挽回了。她还与家长共同回忆电视连续剧《小欢喜》里的情景,剧中的家长想方设法创造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却不愿意沟通,家长迎合孩子的心理还是努力创设新的情境,最终如愿以偿。家长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地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站在尊重孩子的立场,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责备,更多的应是鼓励、引导、尊重。老师也要学会倾听,学校的管理者也要乐于倾听学生对于在校生活的体验和想法。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班级里三、四十个学生,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会缺少和学生对话的机会,所以教师要鼓励课堂内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及时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这样做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够及时反馈了解,作为教师更要在思想上通过交流聆听更多地去了解。尤其面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开始和老师交流会有负担和压力,老师就更要主动一些,可以选择到学校温馨的空间里师生坐一会儿聊聊天。有些学校固定下来有一些很好的方法促进师生面对面地交流,例如作业有面批的习惯,包括校长也会坐下来和学生有对话的机制。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到学校每天的一个微笑,每天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周的一次班级随笔交流,都是很好的交流沟通方式,这样老师能够更多地去聆听了解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
黄浦教育坚持了近十年的学情调研,在倾听孩子的心声中促进教育的改进。黄浦教育开展了全区的学情调研,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对于办学因素包括课程、教学、教师、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对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用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家庭的现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二、 黄浦地处市中心,学校的占地面积不大,所以黄浦的学校可能和周边区域差异不是地方有多大,空间有多少,而是在一条走廊、一扇墙面、一个大厅空间里体现出学校育人的理念,在校园空间的创意设计方面做精做优。例如黄浦一中心小学的走廊和教室中就有很多设计感,再如卢湾中学的创新实验室也很有亮点,很多学校让学生在教育空间里浸润其中体现出学校的教育要素,创设打造让学生喜欢的教育环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的喜欢程度,同时也提升了家长对于学校的满意度。
二、激发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能量很大,潜力也是无限的。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和特长,孩子身上隐含的东西太多,有外在的、头脑里的、体内的都是尚待开发的潜能所在。需要各位家长从“冰山”中挖掘出来,潜能是人潜在的一种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就如同被冰山所遮蔽,而冰山下深藏的部分有很多无法被测量和观察得到,但是它是可以通过外力被开发激活的方面,家长、老师和学校有共同的责任去开发冰山下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很重要,有兴趣就能够学好,反之没有兴趣就很痛苦。从有趣到兴趣再到志趣,如何来发展?客观现实是孩子越到高年级的时候,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也逐渐下降,如果小时候无法被激发,那么慢慢因为负面刺激的影响孩子就会逐渐丧失兴趣,面对具有挑战的任务就无法攻克。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显然低年龄段能够更好地被引导,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父母去呵护、保护和激发,对于没有兴趣的方面,也要细加分析,分析原因到底是个体主观因素,还是难度达不到孩子的能力,家长要给予自信,不能用简单机械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兴趣,如果长时间孩子缺乏挑战性也就渐渐没有兴趣了,最好设置跳一跳摘到果子的难度。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体都要学会反思,学科教学也需要老师的思考,怎样更好地去保护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要有闲暇的时间,不能排得太满了。例如《小欢喜》里的孩子,学数学没有兴趣但是对于跳舞就很有兴趣。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来创造机会。
今年的黄浦教育大会聚焦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现在的孩子对于好奇心的缺乏和缺失很严重,如何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环境中葆有好奇心,让先天具备的好奇心在后天不被扼杀,这一点成为全区教育捍卫的方面。家长对于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要有科学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0到1岁孩子以视觉观察为主、1到2岁通过感觉和触觉、2到3岁他们开始有语言交流尝试去沟通、3到5岁的孩子喜欢提各种问题并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3岁入园,现在的幼儿园就有很多开放的富有想象力的活动,到了小学和初中孩子就慢慢没有热情了,就开始聚焦于学习任务了。教育原有的体制和考试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如何在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下去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是值得去思考的,怎样让孩子始终拥有一颗好奇心,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姚局长例举了2008年因从水母中发现对生命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绿色荧光蛋白质下村修的故事。他一辈子研究水母发光,当初的兴趣源自于他生活在日本长崎的海边,海边盛产水母,他被海荧发出的光吸引了,于是他往深处研究。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从海荧体内提取出一种蛋白质,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大学的研究学习,他被名古屋大学破例授予博士学位,1960年受邀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去作研究。20年后的1980年,一次意外的操作让他发现了令人惊奇的结果。那就是水母“精华”发光有一个重要的秘密,只有海水中的钙离子来辅助才能实现。小问题不断地追问研究可以迈向更深奥的科学奥秘的探究,孩子的提问好奇心背后可能就蕴含了科学原理的追寻。在好奇心的激励激发下,通过途径和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发现孩子背后的优势和潜能。例如卢湾一中心的孩子“数字画像”项目,就是孩子德智体美劳的优势呈现和综合表现的体现。大数据掌握了孩子的兴趣所在,更全面认识孩子的成长,从而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地深入科学知识研究,可能就会有卓越的科学研究成果产生,也许在座的家长家里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孩子。
黄浦区内每一所学校都有极具特色的课程设计,学校创设课程就是提供学生和家长进行选择。我们区有复兴东路三小的幸福课程,中华路的百草园课程,应昌期的围棋文化和教育课程,卢湾中学的无边界综合性课程,敬业中学的财经素养的培养课程,向明中学坚持三十多年的创造教育课程,大境中学的学习素养课程等等。
学校课程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学校还有很多的社团活动,课程的创设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课程选择也对于学生和老师有了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黄浦区的两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灵活,专业前景也很好,职业教育在中本贯通,高中和高职的贯通的专业设置培养上省去了高考的环节,学生可以进入高职和本科院校学习,特殊教育在黄浦区域内也有很好的课程开设。蓬莱路二小的“蓬莱小镇”课程、区劳技中心DECIT课程等,让学生有了更多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选择。
今天要特别介绍蓬莱路二小的“小镇课程”,社会化的情景,将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巧妙转化,小镇开设了很多的课程让学生以小镇公民的身份扮演各种角色。小镇内实景的各项设施创设,更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小镇课程”产生了丰富的社会角色类型,体现了教育的要素,将“五育”思想融入小镇课程,让学生在特色的课程学习中产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以《小欢喜》来说,孩子更需要的是纵向的比较,而家长往往采取的是横向的比较,比较后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家长自己就会感到焦虑和痛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而纵向的比较,可以使孩子取得自信和进步的动力,家长要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实现更大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实现最大的价值。用一段话来形象地描述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是这样的场景: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她)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和风雨,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她)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最后他终将成为他(她)自己。
三、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促进孩子成长方面,姚局长给出了三个建议,一是要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下慢功夫多阅读,学会长时间积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现在学生阅读量太少,呈现出碎片化和浅表性阅读的特征,不能把握阅读的深度,缺乏深厚的人文底蕴的积淀;二是要培养思维的能力。思维力的关注和培养很重要,要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学会发散思维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三是意志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前两个提到的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非智力因素关乎态度习惯、持久力和专注力。孩子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具备一定的抗逆力。现在的孩子经不起失败挫折,家长呵护得太好,只讲成功不讲失败,当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坚持和坚韧。
黄浦区集团化办学力求做到优质资源的共享,形成师资、环境、课程集团内的流动,使得学校有优质的资源保障。不同的高中更加注重特色化发展,职业教育不能被边缘化,家长对于职业教育要有认同感。黄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积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提供高水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定位分别是,学前教育“高品质,科学化”、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和高中阶段“高水平,特色化”等,学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导航等实施,家长也需要在家校协同、全面育人上形成合力,构建适合区域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姚局长总结道:探索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理念和追求,更是教育的责任和行动。
聆听讲座后,家长们对于黄浦的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最后提问环节,由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严奕主持,两位热心家长提问互动,两个问题分别是“关于小升初今年入学政策”和“如何缓解剧场效应带给家长的升学压力”,姚晓红局长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得到了家长的认同。此次“双特”讲座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双特”研究中心秘书长大境中学校长卢起升和教育局人事科王竻也来到现场参与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