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特级开讲了 | 肖燕萍:让阅读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发布时间:2019-11-20 来源:教育基金会

11月9日,黄浦区“双特”讲座如期举行。相约星期六,越来越多的家庭养成了周六到向明中学听“双特”讲座的习惯。这次的主讲人是来自黄浦区教育学院的特级教师肖燕萍。她由世界读书日引出了关于家庭亲子阅读的话题,围绕如何点燃孩子阅读的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和自主地快乐成长,讲座集科学、实效和专业性于一体,指导家长抓住关键期开展亲子阅读。她说“不会阅读的孩子是没有潜力的孩子,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家长尤其要重视0-6岁儿童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是儿童的生活中、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心灵鸡汤”。

 

肖老师早期阅读的辅导讲座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么读而展开。



问题一:为什么要重视早期阅读→终身受益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早期阅读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行为,早期阅读是儿童语言关键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小鸭印刻现象”说的是:小鸭子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就会误认为是自己的妈妈,会追随她的行为。另外还有“狼孩的故事”说的是:1920年人类在狼群里发现了两个孩子,后来这两个孩子被送到了孤儿院,小的一年不到就死了,大的活了9年。在孤儿院的9年里,老师用心培养那个大孩子,但是她还是只会说简单的字音,还是习惯用狼的嚎叫。这个实际年龄约16、17岁的孩子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发展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里特别敏感,一旦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促使这些行为与能力得到迅速的、更快的发展;反之,错过了关键期,其“后补”的学习效果就会很慢,有的甚至会导致某些行为与能力的缺失。“狼孩”就是一个错失语言发展关键期的例子。
0-6岁是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关键期为: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4岁是常见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3~6岁是儿童对图像视觉辨认最佳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的最快时期、4~5岁是儿童想象力发展个性发展和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4-6岁开始学习书面语言,5-6岁的孩子处于词汇量最快的发展期……。此外从非智力来讲,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勇敢和自信、形成个性和想象力的关键期,也是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重视早期阅读,开展亲子阅读,对于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满足依恋;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丰富词汇;有利于加快大脑发育成熟全面开发;有利于提高儿童认识水平——观察推理;有利于助推儿童多元发展——想象创造;有利于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独立自信。肖老师呼吁:重视早期阅读,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阅读的起跑线上!
肖老师说:黄浦区学前教育追求“科学化、高品质”的发展方向。黄浦位于市中心,虽然园舍比较小,但是不能怠慢影响孩子的发展,黄浦学前教育以科学化和高品质为目标,让学前的孩子们能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快乐成长。黄浦学前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儿童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各级各类幼儿园创设专用阅读活动室,创设班级阅读区角。有些幼儿园进门就是亲子阅览室,为孩子创设每天阅读的环境,提供与书籍接触的机会。有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有“阅读漂流节”、“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会”、“阅读表演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现在,更亟待的是家长的重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问题二:如何让孩子快乐阅读→爱上阅读

接下来,肖老师以《老鼠嫁女》为案例,
一月一,年初一,
一月二,年初二,
年初三,早上床,今夜老鼠娶新娘。
大小老鼠来帮忙,抬花轿,搬嫁妆,
新郎新娘早拜堂,
一拜堂,二拜堂,三拜堂来入洞房!
绘声绘色现场指导家庭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现场示范惟妙惟肖,她手把手告诉在座的家长们如何朗读故事。介绍《老鼠嫁女儿》的画面让孩子会产生阅读故事、绘画情节和表演故事的愿望。指出早期阅读是运用儿童运用图画读物进行阅读,而不是以认识文字为主。早期阅读需要成人的支持,在多通道的感受中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的美好。早期阅读是指2~6岁的儿童运用图文并茂的图画读物,在成人支持下,在听听、看看、说说、认认、玩玩的“多通道”活动过程中,理解图画内容,感受体验情感,学习清楚表达,想象创造表现,进而萌发热爱图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入小学正式的书面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黄浦区学前教育追求“科学化”“高品质”,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快乐阅读→喜欢上阅读。肖老师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指出幼儿缺乏自控力,容易造成阅读的持久性差;幼儿缺乏推理力,容易造成阅读的理解力弱;幼儿缺乏阅读方法,容易造成阅读的自主性低。因此倡导在家长陪伴下进行快乐阅读。因为对幼儿而言,阅读是以满足依恋情感需求、快乐体验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学习知识、识字为主要目的。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听故事比看故事更加喜欢。对大年龄幼儿而言,看画面比讲故事更加有趣。对所有的幼儿而言,玩故事比讲故事更加开心。心理学家研究:获取信息 = 文字7﹪+声音38﹪+姿势55﹪,这也证明了早期阅读应该通过“动静结合”的游戏方式让孩子进行快乐阅读。
阅读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爱的一种方式。孩子趴父母腿上、父母搂抱着孩子等方式进行的亲子共读,可以让孩子体会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爱。亲子阅读架起了美好亲子情感的桥梁。有的孩子说“我妈妈不喜欢我,她从来不给我讲故事”,可见和孩子一起阅读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喜欢”“爱”。小年龄的孩子更喜欢听妈妈爸爸讲故事,那么做家长的就不能说“没空”。如果经常说“没空,你自己看书”,孩子就不喜欢阅读了。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时,不要让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就是不要让孩子有学习任务的压力,要和孩子一起观察画面、猜测、想象、讲述、模仿、表演,理解画面内容,获取图书画面带来的视觉美感、听觉享受,而不是最关注阅读的认字量。
如何让静态的书本阅读过程显得生动活泼一些?那就是倡导“快乐阅读”。“快乐阅读”就是追求过程的愉悦性、形式多样、方法多样,让孩子在“游戏式”阅读过程中获得口语、思维、情感的发展,提高阅读兴趣。
现场,肖老师一一诠释传递给家长们行之有效的、各种“快乐阅读”的方法。包括:
故事朗读法、音频听赏法、反复朗读法、
先听后读法、自主阅读法、问题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接龙讲述法、讲错改错法、
画语匹配法、联想创编法、绘画续编法、
图中认读法、找字比赛法 ……
阅读习惯养成很重要!肖老师建议家庭中每天保证10至20分钟的快乐亲子阅读。家长可以抓住儿童睡前的温馨时光,用“仪式感”的方式进行睡前故事阅读。

 

问题三:如何让孩子多元阅读→“点燃”潜能

黄浦区学前教育追求“科学化”“高品质”,高品质的早期阅读体现在哪里?,那就是要进行“多元阅读”,点燃潜能。
肖老师说:阅读会改变大脑、会让潜能得到激发与开发!潜能是指潜在的能量、能力,每个人都有着“人皆有之”又“与众不同”的潜能。潜能的唤醒需要教育与环境的激发、催发、点燃。“阅读点燃潜能”就是通过阅读点燃每个孩子潜能的火苗……
如何体现在“高品质”的阅读中“点燃”潜能?
第一,遵循儿童早期阅读发展规律。0~6岁处在学习阅读的阶段,家长应该从听读阶段到伴读阶段,再到分享、指导、独立阅读阶段。
第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与潜能。灵活运用、因人而异,创造性进行阅读指导。
家庭中,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快乐阅读”,有的可以满足需求进行“重复、反复”的故事朗读,有的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好模仿需求,进行“角色扮演”“接龙讲故事”,有的可以满足孩子“观察画面细节”的需求,而不拘泥于一定要完整连贯讲述故事,有的孩子对文字有敏感性,可以结合画面进行阅读中的“认读找字游戏”……。
“高品质”的阅读活动中,通过家长的陪伴与指导,逐步提高幼儿掌握一些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开发阅读潜能。
阅读策略包括阅读中进行预测、推理、假设、反思、质疑等。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感知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如何体现在“多元阅读”中“点燃”潜能?
家庭中可以开展多途径、多手段的“多元阅读”,将静态阅读与动态阅读结合起来;包括适度的动画阅读;将绘本阅读与生活阅读的结合起来,包括场景式阅读、实景式阅读,比如《云梯消防车》……。让幼儿在图书阅读中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在生活场景中实地感受认识消防局……在多元阅读活动中,体验阅读之美,享受阅读之乐,满足个体发展需求,获得个体潜能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各得其所”“各有所长”,成就自己的美好。
肖老师建议让孩子“博览群书”,可以让孩子 1、阅读各种图画书 2、阅读传统图画书3、阅读自己喜欢的书。
家长可以经常利用坐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睡前时光聊聊有关阅读的话题,
例如:你喜欢看书吗?为什么喜欢?你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和我一起看书?有什么问题需要和我一起讨论吗?你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你想不想认识图书里的这些字?你想不想自己来画画、编一本书呢?你觉得这本图书(故事)可以玩一个什么游戏呢?你想自己去买书吗?……家长可以把图画书作为礼物定期送给孩子,可以让孩子自己买书,把挑选书本的权力赋予孩子!
最后,肖老师说:阅读是通向美好人生“金钥匙”!
让孩子喜欢图书,爱上阅读;养成习惯,热爱生活;好奇好问,乐于想象;积极思维,自信表达;增长智慧,开发潜能。
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越读越乐”!让孩子在亲子悦读中“多元发展”!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快乐阅读、多元阅读”“点燃潜能、静等花开!

肖老师讲座结束后,进入现场互动提问环节,由“双特”秘书长卢起升主持。
有一位妈妈提问,对于自己的孩子只喜欢看漫画书表示不解,肖老师说首先要认可、接纳孩子的“喜欢”,同时也要要鼓励孩子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然后再去了解孩子喜欢看漫画的背后原因。
有一位外婆提问,自己的孙女在看书的时候总是关注一些细节,看书太过拘谨,喜欢按照文字内容讲述,不愿意自由发挥。肖老师建议鼓励孩子脱离原有的故事情节加以发挥讲述,还可以买一些无字图画书,让孩子试着自己编讲故事。肖老师友情提示,是不是外婆让孩子提早认识了很多字?果然,外婆回答确实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字,肖老师认为过早认识文字让孩子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

恰逢国际童书展在上海拉开帷幕,相信通过肖老师的讲座,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营造书香的氛围,和孩子一起喜欢阅读并进行亲子共读、多元阅读。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