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卢湾第二中心小学集团化培训,聆听了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报告,杨老师通过典型的案例介绍,全面、生动地为我们解析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读懂学生
杨老师从读懂学生的角度出发,和我们分享了对学生的认识。让大家明白:学生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作为教师,要心平气和,要有稳定的情绪,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
随后杨老师通过“看不清黑板上的中文字”、“妈妈,我想养一只猫”、“我如何可以留级”、“他是同性恋”、“翻窗进教室的男生”、“就是忍不住想洗手”、“偷吃蓝莓的孩子”、“肯德基惹的祸”八个案例的剖析,让我们了解了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案例主要探讨学生自卑、早恋、打架、升学压力等问题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状况,查出问题的根源。特别是案例9是“ 都是肯德基惹的祸”,让我印象深刻。讲的是班主任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经常对爸爸无礼,潜意识里很恨爸爸。经过杨老师了解,原来他爸爸是一位农民工,在幼儿园时这位同学很想吃肯德基,爸爸没理他,一直到班级里只有他一个人没吃过肯德基时,爸爸终于同意带他去吃肯德基,但是当马上就要排到时,爸爸却突然说,不吃了。因为爸爸的钱包被偷了。就是因为这一件小事,导致孩子潜意识里“恨”爸爸,所以,现在只要遇到不满意时,就会恨爸爸。最后杨老师让这位爸爸向自己孩子道歉,带孩子痛快吃一次肯德基,用仪式感覆盖这个经历,化解了潜意识里对爸爸的“恨”。我认为:作为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挖掘那些潜意识中的问题,读懂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顺利跨过那条巨大鸿沟,走出雨季。
二、洞察心理 智慧导航
杨敏毅老师引用“洞察力”一词,指出洞察正是对于个体表现的犀利观察,是对其行为的合理分析,以及对个体需求的快速判断。洞察力是一种关爱的能力,也是一种引导的力量。她通过典型案例,形象地解释洞察力的要点。最后杨敏毅老师总结了三条要点:(1)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背后原因,尊重学生个性;(2)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童年经历,观察成长环境;(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包容现今不足,等待成长完善。
此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我收获很大,对我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感谢卢湾第二中心小学组织的这次集团化培训。
中华路第三小学
顾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