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吴汉红

 

今天收看了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的讲座,深有感触,主要谈两点。

一、家长角色不断改变。

杨老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应该不断的改变,从小时候做保护者,青春期做孩子的陪伴者,大学了做孩子人生发展的导师,引领者。听到这段的时候我就在反思,我并没有做好儿子的保护者,尽管生活上,我一如既往的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但是在他从幼儿园迈入小学时,却并没有帮助他做好进小学的学习准备。

这个缺口首先是在书写上。让我原本期待的幼升小平稳过度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前的暑假就开始动摇了,笔画横不平竖不直,不仅毫无结构,写着写着还将字画成了火柴人。一直笃信零起点的我立马慌了,无奈一个暑假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现在想想,应该还是有的,至少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只是一下子陷入焦虑的我并没有看见他的进步,继续唠叨哪儿应该写大点哪儿应该小点,压根没想到还要表扬他。入学后生字不但多了,而且生字一点也不简单,没有办法,只好陪他从笔画,再到人口手上中下这种简单的独体字一点点补起来。还有拼音,bd,pq总是傻傻分不清。儿子与同班孩子的差距也让我更难看到他的进步,嗓门也越来越响。以至于有一天他问我我: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只会表扬别人,都不会表扬我。

正面管教,道理我懂,不过真的要做起来,其实很难,尤其是大人的期望随着学习进城不断水涨船高,孩子难以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不过对于儿子的质疑,我也没有矫情,直接告诉他我的感受,尽管妈妈爱她,不过不批评他当妈的也会被憋成内伤啊。好在儿子也接纳了我的解释,于是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继续相爱相杀。

二、给孩子饲养小动物

小动物对于小朋友天然有一种吸引力,能够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心,照顾小动物的责任感,不过也得提防小动物可能对小朋友的伤害和小朋友可能对小动物的伤害。比如在婴儿期,防止宠物爬到睡觉小朋友旁边捂住小朋友的口鼻阻碍呼吸,还有抓伤。小朋友因为力量拿捏不当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在一两岁时候儿子养蚕宝宝,不小心就将一条蚕宝宝拉断了,画面相当震撼,而后多次被家里的猫抓伤,让儿子对猫又爱又畏惧。再大一些,他比猫更有力量了,就变成他“欺负”猫,猫见到他就躲了。

就像杨老师案例里面说的,也上演了儿子质疑我是不是只爱猫不爱他。其实只需要每次他质疑的时候告诉他更喜欢他,满足他的那点安全感就好。儿子还会问为什么继续确认,只要说他会帮忙拿东西,猫咪不会,他就更得意了,也愿意像强者一样保护照顾家里的猫。现在,儿子是家里的铲屎官,给猫喂食换水,自己喝牛奶吃红肠还会偷偷的分享给猫。小朋友的安全感得到确认,他就不会去嫉妒比他弱小的宠物,还会帮助照顾小动物。

养儿不易,一路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期望自己像杨老师说的那样,聆听孩子,发现孩子的需求,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吧。

 

分享到:
相关信息